本次论坛围绕“聚力同行 ‘胃’来可期”主题,邀请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云飞教授和陈利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与省内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型标志物CST4在消化道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陆云飞教授和陈利生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我国胃肠癌诊治形势严峻,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凭借无创便捷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胃肠癌的筛查,大大提高了胃肠癌的早期诊治率。同时,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和复发转移监测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会议现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覃山羽教授、吴向华教授,以及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建思教授,在“突破经典 ‘胃’来可期”环节分享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覃山羽教授在《胃癌的早期诊断》报告中指出,胃癌发病率在全球高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排在第4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43.9%和48.6%。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高危人群进行门诊机会性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近半数早期胃癌无症状,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靠普通门诊检出。胃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但因其属侵入性检查、费用较高、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人群接受度较低,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筛查。X线摄影、CT、MRI、PET-CT等主要用于确诊患者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转移与否,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局限。肿瘤标志物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而CEA、CA199等传统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价值有限。CST4作为新型胃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弥补传统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低的不足,有助于胃癌的早筛早诊。
陈建思教授在《胃癌的手术治疗与肿瘤标志物在围手术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专题报告中指出,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陈建思教授结合《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2》,详细阐述了Ⅰ期~Ⅳ期胃癌的整体治疗策略。胃癌切除手术后可能出现种类繁多的并发症,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胃癌术后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尚可接受潜在根治治疗的复发胃癌,或更早发现肿瘤复发或第二原发胃癌并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OS。肿瘤标志物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随访指标,能较影像学更早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便于及时干预处理。CST4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对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CST4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因此对于胃癌手术的疗效评估具有明显临床价值。
吴向华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新型胃肠肿瘤标志物--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的主题报告。吴教授阐述了CST4的理论与研究基础、临床试验数据以及在胃肠癌中的应用,指出威尼斯wns8885566全球独家研发的CST4检测试剂盒对胃肠癌诊断的灵敏度在60%以上,特异度在82%以上,显著优于CEA、CA199、CA724等传统肿瘤标志物,如联合检测亦能有效提升诊断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同时,血清CST4含量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均具相关性,其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状态,从而反映治疗效果、监控病情变化,适用于胃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和复发转移监测。
在“百家争鸣 聚力同行”讨论环节,我们邀请到了广西省内胃肠外和消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就相关热点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讨论话题1: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早发现消化道肿瘤的意义有多大?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王震主任表示,加强重点人群筛查,重视胃肠镜检查,是实现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举措。关于筛查手段,“金标准”内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手段,但CEA、CA199等传统标志物诊断价值普遍不高,期待新型标志物CST4持续拓展临床研究,或可探索其与癌前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廖存主任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其对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均有重要意义。肠癌早期诊断的实现主要在于以下五点:①加强高危人群筛查;②借助多学科诊治;③随着医保发展,政府层面推进全民筛查;④成立“专科联盟”,开展疾病诊治和推广相关学术活动;⑤内外科紧密合作,加强对癌前病变患者的管理,及早干预,阻断其向癌症发展。同时,廖主任指出,内镜检查是高危人群的首选,但年老、体弱或不愿意做内镜检查的人群可以优先选择肿瘤标志物检测。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宋经清主任补充道,为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在基层群众中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工作也至关重要。同时,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众多,检测方式的选择可因人而异。
讨论话题2:您如何看待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内镜检查之间的关系?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吕小平主任认为,内镜对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但属于有创检查,实现全民普及有一定困难,而肿瘤标志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现状是CEA、CA199等传统肿瘤标志物灵敏度、特异度均不高。吕主任对CST4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诊断性能表示高度肯定,因此CST4联合内镜检查或有助于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此外,吕主任指出,内镜下观察到癌前病变的患者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是否新型肿瘤标志物(如CST4)可以给到癌变的提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邓德海主任表示,所有高危人群都有必要接受肿瘤标志物检测,高度怀疑者则应首选内镜检查,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尤其对于不愿意接受内镜检查的高危人群,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很好的选择,有条件者建议多个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二者的结合,对于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以及丰富医学经验,均有重要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吴留成主任认为,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内镜检测并无直接竞争关系,且将肿瘤标志物检测比拟为医院的“体检中心”,只有更多高危人群接受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早发现异常,才有更多患者进一步接受内镜检查,因此欢迎更多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进入临床和推广,最终目的都是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获益。
讨论话题3:请您谈一谈肿瘤标志物对胃肠癌患者治疗疗效及进展评估的意义,以及CST4的临床应用价值?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覃新干主任认为,肿瘤标志物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CST4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刘金禄主任表示,临床所期望的“滴血查癌”比较困难,也致力于寻找能够发现早癌的无创检查手段,应运而生的CST4、G-17等相对于传统肿瘤标志物已有长足进步,更期待CST4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给临床。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卢东红主任表示,目前科室正在就早癌和ESD术后患者,统计CST4术前基础值以及术后数值变化,以观察其在手术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罗薇主任补充道,能够实现从科研到临床转化的标志物并不多,比如科内早癌常规检测的CST4、Septin9、DR-70等,都是不错的新指标。CST4用于早癌筛查,有利于节约内镜资源。同时,CST4作为肿瘤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型蛋白,对胃肠癌的发生发展起调控作用,具有成为治疗新靶点的潜力,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
会议的尾声,陈利生教授总结道,胃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CST4这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有望成为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有益补充。最后,陈利生教授感谢所有与会专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就消化道肿瘤的诊疗及CST4的临床应用展开热烈讨论,也再次感谢威尼斯wns8885566提供此次学术交流平台!